找到相关内容1102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殊胜——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

    这些动机归纳为三种:不善、和善。 1)不善的动机。现在,在信佛、学佛的人当中普遍存在的行善、修法动机往往都是不善的。何为不善动机呢?凡是考虑今生的快乐、仅为今世生活打算的动机,如为健康、...及时纠正。   2)的动机。是指没有善恶的记录,既非善,亦非恶。例如,一个人去放生,邀请他的朋友同往。他的朋友并不了解放生的功德利益,只是应邀同去放生,心里没有任何目的。放生结束后,受邀同去者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修心|修行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2204123226.html
  • 智军的《见差别》蕃本试译(下)

    这些 2)转识,常变成善与不善与  /lung du ma bstan pa gsum car du ’gyur te / sems 3)las  的三[者],  byung ba dge ba ...jug pa ’di dag ni bstan pa ma yin te / 2) ’du shes myed pa dang  这些照了境是,2) 想与  / ’du shes myed pa’...

    许明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152385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无为观

    真如、记法真如。这三性,在现象上,尽管有其差别,但理体上,是以真如为体,亦即依其不变性而安立,所以称为善法、不善法、记法三种真如无为。一般人总把善恶三性视为行为活动的结果,就是吾人的行为,有时属于善,有时属于不善,有时属于非善非恶的。   如是行为活动的三性法,有部并不把它看成无为,就因在身心活动中,它们是变化不居,生灭无常的,与永恒不变的理性,有著很大的差别。既然如此,化地部为什么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865951.html
  • 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

    编译的《成唯识论》。窥基作《成唯识论述》,首标宗旨 ,即以中道为说:“唯谓简别,遮外境;识谓能了,诠有内心。识体即唯,持业释也。识 性、识相皆不离心,心所心王以识为主。归心泯相,总言唯识。唯遮境有,...,前者的性质为非善非恶的 ,而后者则是有善有恶的;前者的活动为连续的,而后者则是非连续的。但就总相而言 ,阿赖耶识所藏的一切法种子与前七识乃处于不间断的、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之中 ( 现行熏 种子,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269535.html
  • 如何信佛、学佛才能富贵吉祥

    个人的情况不同,因而所希求的目标(动机)也千差万别。此处,可将所有这些动机归纳为三种:不善、和善。  1)不善的动机。现在,在信佛、学佛的人当中普遍存在的行善、修法动机往往都是不善的。何为不善动机...的动机是错误的,就必须及时纠正。  2)的动机。是指没有善恶的记录,既非善,亦非恶。例如,一个人去放生,邀请他的朋友同往。他的朋友并不了解放生的功德利益,只是应邀同去放生,心里没有任何目的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1770280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(二)

    取相”实则就是“作意”,若意根对“相”起贪等作意,则是烦恼,是不善。反之,则是善。因此,《品类足论》便说意根有善、恶、三性:  “六应分别,谓意根或善,或不善,或。云何善?谓善作意相应意根。云何不善?谓不善作意相应意根。云何?谓作意相应意根……”[29]  所以,在部派佛教中认为有情心中的恶不善法都是由于不护意根所致,也就是说意根所起的恶不善法。恰好,在后来的唯识学中,即认为末那识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044132.html
  •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

    ,把他的教法限定在眼耳鼻舌身(十二入处)里头,再以十四杜绝无益的形而上学的矛盾探究。   同时,他申张了他的伦理学(八正道),将学生的行为导向现实、实践。在缘起法上他也简单地以十二个我们可以认知的...体,在过去、未来、现在都不变动。   这种理论一开始就把“无常”的理论在最深的地方给否认掉了。同时在最后必然超越了佛陀的十四(当中一个是宇宙(世间)最终是有常的或无常的),大谈其形而上的论调。  ...

    宋泽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147073.html
  •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

         │  │别境┌自性  │       │  │净善┤  │       └心伴┤  └世俗  │          │  ┌根本    ┌行相  │          │染恶┤  ┌恶┤...,谓别有自体者,即惭无愧是。曰行相,谓但是根本之差别行相,即忿恨恼覆害嫉悭是。以此九族,定不与善心所共起,故曰纯恶。(二)恶亦有二。曰别体。即不信掉举懈怠昏沉散乱是。曰行相。即谄诳放逸失念不正知...

    交芦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1.html
  • 《成唯识论》概观

    (6)、心所例同门--触等亦如是;(7)、因果譬喻门--恒转如瀑流;(8)、伏断住次门--阿罗汉位舍;2、思能变:它包括(1)、举体出名门--是第二能变,是识名末那(2)、新依门--依被转(3...杂生法的主体,在死有与生有之间过渡,前七转识诸法都不具备,可知别有阿赖耶识。  (4)执受证:有情的色身之所以生存不坏,是因为有识在执受着,能执受识必备先业所引,,是一卷、遍持五根、相续不断五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1440036.html
  • 成唯识论概观

    、五受相应门--唯舍受;(5)、心性分别门--是(6)、心所例同门--触等亦如是;(7)、因果譬喻门--恒转如瀑流;(8)、伏断住次门--阿罗汉位舍;2、思能变:它包括(1)、举体出名门--是...执受证:有情的色身之所以生存不坏,是因为有识在执受着,能执受识必备先业所引,,是一卷、遍持五根、相续不断五义,眼等诸识如此义,是见有阿赖耶识在执受。   (5)寿识证:经言:寿识三互相依持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641942.html